隕石中的鉆石發(fā)現于1967年,近年來又在隕石中發(fā)現了“巴基球”結構的碳納米結構。隕石中的鉆石顆粒都很小,寶石質量也沒有地球上產出的高。這些年研究發(fā)現,隕石鉆石有兩種來源和形成作用:1,太陽系小行星之間的碰撞形成,這種隕石鉆石一般1-2毫米,晶體有大量裂隙,稱為太陽系隕石鉆石;2,太陽系外的超新星爆炸,超新星殘塊吸收了前恒星系最外圍的由氣體凝聚作用形成的鉆石,這種鉆石更小,只有3納米,被稱為稱為“納米鉆石”是太陽系外鉆石。在美國自然史博物館里有全世界惟一的隕石鉆石向公眾展示,見下圖: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展示的朗斯代爾鉆石,裝在密封的玻璃瓶中,從隕石中分離出來的微細晶體集合體;最大晶體寬1毫米; 上圖 美國國家自然史博物館展示的從阿連德碳質球粒隕石中分離出來的隕石鉆石,據資料顯示,美國的隕石鉆石仍然是太陽系內的鉆石。目前在云南隕石群中發(fā)現大量的隕石鉆石,鉆石晶體寬度幾乎在1-2毫米,但來源于超新星殘塊,是目前人類最新發(fā)現的另一種隕石鉆石,見下圖: |
聯系電話:010-53352949 郵箱:qxgjpm@163.com
聯系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御景園2號樓20層20B(聯合國際大廈對面)